close

  安倍執政處在由盛及衰轉折點
  庚欣
  人們常說拿破侖終結於滑鐵盧,但其轉折的決定點,是在莫斯科的失敗。筆者認為,安倍解散眾院大選,則標誌其執政也走到這樣一個由盛及衰的轉折點。錶面看來這次安倍是“未雨綢繆”,但實則也是形勢所迫的被動之舉。
  安倍眼下麵臨三大壓力。首先,“安倍經濟學”出師不利,成效不彰。“量化寬鬆” 等表層刺激未使“飽和蕭條型”的日本經濟煥發活力,反而導致貿易逆差屢創新高;增稅則直接引爆物價上漲,令本已疲軟的消費更受壓抑。從4月開始,日本經濟增長指標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跌,原有增稅等公約措施不得不剎車,社會上對經濟政策的批評劇增。安倍需要凝聚民意。
  第二,安倍及整個日本社會對這種困境缺少準備,普遍瀰漫著“無力回天”的悲觀預期。這種情緒在安倍執政以來首次表現得如此明顯。而且,明年如出現油價上調等將更使日本經濟雪上加霜。這就如同預感自己可能大病臨頭,急忙去買健康保險,安倍希望趁現在支持率尚可維繫,為保證今後推出一些爭議性舉措鋪路。
  第三,不僅經濟不調,近來安倍內閣政治醜聞、“參拜靖國神社”與“解禁集體自衛權”等舉措飽受內外爭議,可謂焦頭爛額。而北京APCE中美積極互動又直接抑制了日本挑撥中美、從中漁利的衝動。硬的一手使不開,軟的一手又難以面對保守派壓力,安倍正是在這樣的矛盾中,走出瞭解散眾院這步棋。
  日本眾院任期四年,但近年來提前改選似乎成了日本政治的常態。這與日本目前經濟不振、政治起伏、外交混亂——國家整體上處在一個劇烈的轉型期直接相關。日本戰後穩定但失於保守、發展但不夠開放的社會環境所培養的政治家團隊,實在難以適應日本目前結構性變革的需求。而且,日益走偏的外交政策引發周邊關係惡化帶來的制約,更加大了安倍執政的難度。作為經濟大國國民的日本人很難容忍其“越做越爛”的執政邏輯。
  因此,2009年麻生執政艱難,提前改選,結果導致民主黨大勝自民黨,實現政黨輪替;2012年底野田內閣也提前選舉,但自民黨“以牙還牙”,安倍高票復歸。今天,安倍雖然似乎還沒有到翻船的程度,而希望借在野黨暫無力整合、威脅其政權的機會,營造長期執政的環境,但他改變不了日本目前處於“弱輪式政經周期”及“分裂型國家性格”的命運,改變不了自己及其團隊無力走出上述困境的事實。
  其實,轉型期日本的發展出路在於經濟、政治及外交上的全面變革,才能根治自身的“疾病”。可惜的是安倍言必稱改革,但其實比前幾任都更為諱疾忌醫——這種態度可能是最大的病癥所在。▲  (原標題:安倍挑撥中美漁利圖謀失敗 處在由盛及衰轉折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07auce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